「强“双基” 争先锋」从致富能人到乡村振兴“领头雁”|金发华:带着乡亲干 帮着大家赚
发布日期: 2023-08-07 13:36:52 来源: 天眼新闻

编者按:强堡垒,争先锋。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行各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以抓好抓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引领推动各领域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贵州日报报刊社拟从7月24日开始,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网端推出“强‘双基’·争先锋”系列报道。通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生动记录、讲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胆创新、苦干实干、勇于奉献,努力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的先进事迹及创新创业故事。

进入仲夏,都匀各地热浪滚滚。30多度的高温下,都匀市小围寨街道马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发华戴着草帽忙前忙后,一刻也闲不下来,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滴。


(相关资料图)

“目前,我们已经在都匀、三都、平塘、独山、惠水等地种植高粱2万多亩,今年长势还不错,收成后预计可以初步满足贵州匀酒厂的用料需求。这两天,村里正忙着动员村民们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继续扩大高粱种植面积。”说话间,金发华走进小桂林村民组组长吴先桃家,宣传分析高粱产业规划、利益联结模式、分红比例等。

半个小时后,金发华从吴先桃家出来,一脸兴奋:“成了,等正式规划出来,老吴家全力配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从致富能人到乡村振兴“领头雁”,金发华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马尾村位于都匀市南部郊区,有13个村民小组667户2385人,金发华是当地“响当当”的致富能人。

2003年,金发华毕业后回乡从事养殖业,2007年投资70余万元创办都匀市金鑫养殖场,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养殖的路子。2012年,金发华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创办都匀市鑫宇农场,厂房面积增加到3000多平方米,业务从肥猪、仔猪、种猪饲养,拓展到猪的疾病防治、猪牛人工授精、畜牧品种改良等技术服务,过上了“包里有钱赚、家里有小车、城里有门面”的日子。

面对父老乡亲羡慕、期盼的目光,金发华心想:自己日子好过了,但很多乡亲收入不高,生活还比较困难。几经思考,金发华决定回村里带着乡亲们干、帮着大家赚。

在村里党员、群众的支持下,2016年10月,金发华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为更好地服务群众,2019年,他停掉了自家的养猪产业,一心一意投入村级发展。

上任后,金发华首先对马尾村的资源优势和适合发展的产业项目进行梳理,接着成立2个专业合作社、3个村级公司,组建高粱种植、工程项目、匀酒销售3个专班,通过组建劳务公司、引进企业、劳务输出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2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2022年的45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1.6万元。

2019年,贵州匀酒厂搬迁落户马尾村,金发华“嗅”到新商机。紧盯匀酒厂原料需求,金发华提出“服务匀酒厂,丰富产业链,振兴马尾村”的发展目标,把高粱种植确定为村里的主打产业,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到仁怀市考察学习高粱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经验。2022年,马尾村及周边群众种植高粱500多亩,总产量150多吨,为村集体增收130万元,实现高粱种植“开门红”。

2022年11月22日,马尾村与贵州匀酒集团携手合作的“匀酒万亩原料种植项目”正式签约后,金发华立即在村里组建高粱种植工作专班,在黔南州和都匀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到各地大力推广高粱种植。

“目前,马尾村已在全州落实种植面积近2万亩,预计年内实现7000吨高粱供应,产值6000多万元,带动就业20万人次,为群众增加劳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在金发华的产业规划里,2025年,马尾村将牵头在全州发展高粱种植4万亩,实现年供应1万吨以上,“到那时,高粱产业就成了实实在在的致富产业”。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了金发华和村“两委”为民办实事的底气——开展“星级文明组”“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倡树文明新风;依托贵州匀酒厂,走“酒旅”融合发展之路,致力于将马尾村打造成为集旅游、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匀酒文化”村寨;大力发展农家乐、研学游、康养游、农业观光度假、新型居家养老服务,吸引游客到马尾村休闲度假、观光住宿、就业创业……

看着村里的变化,想着今后的红火日子,金发华干劲十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马尾村一直在路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安通

二审 孙蕙

三审 杨惠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