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外贸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在全球外需增长乏力、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上半年外贸成绩来之不易,显示出外贸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赵萍表示。外贸外资在重重压力下持续稳中提质。
上半年,我国外贸总体规模实现了2.1%的正增长,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4000多亿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湧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口多为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相比之下,我国同期外贸发展成绩要好于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半年,我国外贸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在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较快。”赵萍表示,新型高技术产品正在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此外,从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开放发展步伐加快。
经济学家分析称,中国的市场规模对于绿色、新能源产品、新业态、新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新三样”相关产业在技术和产能上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也提高了这些产品出口的竞争力。长远来看,伴随技术创新、外需增长、政策支持,“新三样”出口增长空间较大。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外贸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
“十四五”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很高的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通过对外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使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使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劳动产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换价值的性质,价值规律逐渐支配了他们的生产。
近几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5年增长近10倍。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9.9%,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数据,一季度,全球出口同比下降1.6%,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为14%,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0.3个百分点。商务部的监测也显示,二季度,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仍然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在全球市场整体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普遍呈现两位数下降。
外贸持续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9亿人。1—6月,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同比新增了3.5万家。在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方面,积极扩大粮食、能源资源品和优秀消费品的进口,满足了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在扩大开放方面,推动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内外循环更加畅通。
分析人士认为,重重挑战之下,中国外贸要成功突围,需保持理智,各个击破。
随着各国的商品流通发展成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职能增长了。黄金和白银除去具有货币一般购买手段之外,还被用来作为国际支付、国际结算与国际信用的手段。随着黄金、白银变成世界货币,产生了形成商品世界价格的可能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经受外部挑战的冲击,在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外贸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展现了一定的韧性。从产品维度看,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增长强劲,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
外贸企业仍面临更多压力
眼下外贸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据世贸组织(WTO)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可能只有1.7%,不仅低于2022年2.7%的增长率,也低于过去12年来2.6%的平均增长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我国外贸规模创新高的同时,背后的压力仍不容小觑,外贸运行仍面临不小挑战。
全球贸易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疫情影响等,都对我国外贸造成了影响。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让外贸企业面临更多的压力。
外贸行业报告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外贸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外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外贸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关键词: